敖国兴上海办展:物且听风

| |

发自: 网编:徐双双 | 时间: 2015-4-8 | 浏览: 1253

敖国兴上海办展:物且听风

 

   2015年4月11日,《物且听风--敖国兴作品展》在上海春美术馆开幕。此次展览由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副馆长、策展人李旭、春美术馆馆长赵春共同策展,由作家、艺术评论家&策展人赵松担任展览学术主持。



  本次展览集中展现了敖国兴45幅作品。在《冬至》、《风之谷》、《游乐场》三个作品系列中,艺术家运用个人化语言,通过那些精心捕捉并重新生成的图景,让事物重归世界并获得全新的存在状态。无论是北方野地里的孤坟松林,还是荒凉公园里的巨大恐龙模型,或是废弃游乐场里的那些大型设备,所有这一切事物都在敖国兴构建的图景里脱离了原有的社会语境,进入到介乎实在与虚无之间的模糊领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存在方式,成为只在天地之间的物,而不再是人为的物。它们在那里,是那样的陌生,是那样的古老而又新鲜,仿佛以一个瞬间获取了全部的时间,或者说仿佛全部的时间凝固为一个瞬间,而它们所在的空间,它们的背景,又并不是某个地方,而是整个无限广阔寂寥的世界。那些图景看似静止,但对艺术家本人来说,它们都是蕴含在永无休止的时空运动中的一个刹那之点。它们是退离的,退离出日常的视界,退离出社会功能化的语境,退离出习惯性想象的空间,最终回归到世界图景的深处。

 

《冬至NO.1》 明胶银盐光化着色工艺  20×20cm


   对于敖国兴而言,“让事物重现”则是个世界观的问题。或许在敖国兴的眼中,无论是人还是物,无论是生者还是逝者,无论是自然之物,还是人造之物,其本质都是并置存在的。事物之间固然存在着种种或显或隐的关系,但就如同宇宙中的星辰关系一样,不管是多么微小渺茫、转瞬即逝的存在,都会有自在的属性和轨迹。相对于那些物,人并非更高级更有优越感的存在,真正重要的是人与它们之间的内在探索与呼应。也正因为有了这样的探索与呼应,人才有可能认识存在的本质,认识时间与空间的本质。基于此,或许在敖国兴看来,人与物的存在,其实都有着本质上的孤独。而从人的角度来说,正是这种孤独状态的浮现,才促成了人对自身的命运、物的命运、对这个共有世界、乃至宇宙的理解与领悟。


《冬至NO.2》 明胶银盐光化着色工艺  20×20cm

 

    在敖国兴的世界观里,当然还有人的因素,只是他把它隐藏得极深,不易被察觉。也正因如此,在他的作品中(尤其是其中的物),会隐约让人感到某种对话的存在。而这种对话是不能用日常言语来传达的,我们只能称之为感应。这种感应是基于人与物的机缘和发现产生的,他发现了它们,理解了它们在世界中的存在,他以自己的方式释放了它们,让它们在世界图景中重新生成、显现。


  因此在他的作品《游乐场》里,那些游乐设备的形象会让人感受到,因存在感重现而产生的某种生命意味,仿佛它们在孤独、宁静而又自在地注视着你和你身后的整个世界。而在《风之谷》里,那些恐龙的背影又会让你感受到,有某种生命意味正在它们体内忽然颤动,甚至能感受到它们的呼吸正在发生,同时又给予你类似于梦境刚刚降临或即将退去的那种极为私秘的视角。在《冬至》的那些作品里,你能感受到一种类似于道别的场景,但这道别又并非日常意义上那种生离死别,而是一种充满悲悯的,将此世之在与彼世之在视为共在的世界观。实际上,在敖国兴不同作品系列里都可以感知到这种悲悯,但这种悲悯又不是通常意义上的日常人情化的,而是无限天地之间有限存在的万物皆为同类的悲悯。理解了这种悲悯,才能更好地理解敖国兴作品中所蕴含的丰富意味。


《冬至NO.3》 明胶银盐光化着色工艺  20×20cm


  谈敖国兴的作品,就不能不提及他个人“语言”的呈现方法。在这方面他显然是多年的深入研习与试验形成了具有个人化的呈现语言,但当大家把这种方法概括为“明胶银盐光化着色工艺”的时候,其实真正应该去关注的,是其中“手工”因素的重要性。正是因为这种纯手工性的存在,“明胶银盐光化着色工艺”的那种包含了科学严谨性和极难把握的变化生成性才会成为敖国兴独有的“语言”。因为只有以这样的一种方式,才能够保证他在作品成像的过程中,准确把控他最在意的“时间性”。这个“时间性”不是指作品生成过程的那个物理时间,而是指作品图景中的事物乃至背景在整个空间中存在的时间及痕迹。因此我们可以在敖国兴作品所提供的瞬间图景中,感受到时间在那些事物与背景中的流动、重叠与融合,觉得它们的存在,是过去、现在与未来的汇聚生发之点,时间在此既是瞬间凝固的,也是永恒流动的。正因如此,出现在他的作品里的人与物,都如同宇宙深处的光斑,只要你凝神静观,就会感受到它们的微弱却又有着足够独特存在感的那一点光亮,它们总会在某种瞬间触动你的心灵。

《冬至NO.4》 明胶银盐光化着色工艺  20×20cm

 

敖国兴


  敖国兴说自己在创作上一直在做减法。在此次展览的学术主持赵松眼中,敖国兴所谓的“减法”,并不只是构建作品层面上的,更主要的还是如何观照、感应、认知世界的层面上的。正像他在现实中总是喜欢采取某种疏离退却的状态,让自己在内心层面上不断退向远处,他是在尽可能地去除那些寻常意义上的观念、角度、趣味与方式对事物、现象的羁绊与遮蔽,超脱日常模式化关系思维的束缚,从而实现在更广阔的世界里发现并重塑事物的存在,并与自我的存在不断构成新的微妙的互文式对应关系。他始终关注的是这个世界上万物存在的时间与空间的有限性,以及在生发与寂灭的过程中的种种不可逆转的残酷性和虚无性。但是对于他来说,比认识到这些更为重要的,是以自己的创作实践去不断发现并呈现领悟存在本质的刹那间的永恒意味。

  展览至4月20日结束。

 

 

来源:影像中国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