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香成上海个展 解读“一个时代的见证”

| |

发自: 网编:徐双双 | 时间: 2015-4-14 | 浏览: 1481

刘香成上海个展 解读“一个时代的见证”

 

    “刘香成个展:一个时代的见证”于2015年4月12日在上海市黄浦区洛克·外滩源(ROCKBUND)圆明园路185号兰心大楼2楼兰心MEM揭幕。展览展示了20 世纪70 年代末到80 年代初,刘香成创作他的与中国相关的系列重要摄影作品,同时,本次展览也可视为2015年他在上海创立的“上海摄影艺术中心”一次预热。



  据悉,上海摄影艺术中心将选址“西岸艺术走廊”,该中心的建立旨在打造上海首家以摄影艺术为专题且具博物馆资质的场馆,它的宗旨不仅限于加深受众对国际摄影艺术的理解,也希望在更广阔的中国大地上提供展示摄影艺术动态总趋势的平台。



  在摄影圈中,“刘香成=普利策”。他在1992年摘得美国新闻界的最高奖项,而这位全球唯一荣获摄影界最高荣誉的华人所作出的贡献早已远远超过一个普通摄影人所做的一切。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很多当今的中国人来说,1978 年经济改革的曙光仿佛就在昨天,然而,在摄影师刘香成,这位普利策奖获得者的摄影图片中,我们看到那个时代的中国距离今日已如此遥远。三十年间,现代化进程已经渗浸到生活中的每个细节和瞬间。


  20 世纪70 年代末到80 年代初,刘香成创作他的第一部关于中国的影集。照片捕捉到的大江南北的一幕幕日常景象,对那一代中国人来说,是无比珍贵和熟悉的生活写照。1983 年,摄影集以《毛泽东之后的中国》(《毛以后的中国》)为名出版,书中的摄影图片显得既熟悉又新鲜:对那些在中国国门之外的人,这些照片立即作为“中国”的具象蓝本化身,在被60 年代欧洲知识分子狂热理想化了的,全国上下进行如火如荼革命的“中国”里,尚有一个不曾被好好读解和探讨过的在艰难与胜利中前行的“中国”。


  圈中知道刘香成更多的是从《毛泽东之后的中国》开始的,尽管他们中很多人仅闻其名没见其书。在那本摄影集中,当年还很年轻的刘香成,作为那时(1978-1983年)美国主流媒体《时代》周刊和美联社常驻中国的摄影记者,在中国改革开放的最初时期,记录了我们在生活中经历却没有发现、走过却没有留意的事态与变化;也许因为我们身处其中,一切对我们来说太过寻常。但是,这样的寻常成为刘香成镜头下的主题,而这本摄影集后来成为中国不少媒体摄影记者的必读书。


  谈及摄影,刘香成说,摄影有它的独特性,它的独特性反映在把人的肢体语言、脸部语言、头部语言,方方面面的语言、信息都可以在一个画面中体现:“改革30年画面最丰富的还是来自于日常生活,这些生活里面很平常的事情,是最能代表这个社会我们所经历的30年的改革。而我非常幸运,经历了这很可贵时间,也给我一个观察生活的机会,这是我一生难忘的机会。”


     展览将持续至2015年6月12日。

 

三位青年人在云南


北京高考学生在天安门学习


大连理工学院的学生

 

 

来源:影像中国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