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如何拍摄编辑《中国人的家当》画册的

| |

发自: 网编:朱怡 | 时间: 2015-5-14 | 浏览: 1868

我是如何拍摄编辑《中国人的家当》画册的

 

   (编者的话)《中国人的家当》,是摄影家马宏杰继《最后的耍猴人》之后的又一部力作,这本书也即将与广大读者见面。关于《中国人的家当》这本画册在编辑出版过程中,都有哪些思路,我们来听听马宏杰自己怎么说。

(暂定封面)

  摄影师应该有一本自己的画册.
  一本高水准的画册是一个摄影师思想、个性的展示。但是决不能随便出一本“贴膏药”式的画册,一本画册能给摄影师带来机会,同时也能把一个摄影师给毁掉,当你送给人家一本没有编辑思想的画册时你的摄影已经定位于“不过如此”了。

  摄影师应该拿出时间用来整理自己照片,让自己的图片形成一个定位,定位自己的摄影作品对社会乃至社会学的是否有意义,或者是一个景色认识,从而形成自己画册的编辑逻辑关系。

  寻找到一位图片编辑和你合作是不错的办法。摄影师和图片编辑有着不同结果的思维。摄影师在拍摄自己作品的时候往往都会有很多的现场感悟,对自己图片有着感情,像自己的孩子。但是图片编辑的思维不同,他只看结果,不关心过程。这个结果就是让图片自己说话,而不是摄影师在一边给别人解释。试想一下,如果图片编辑都看不懂你的照片,那么还能让一个读者看懂吗?

 

 内文的主图片是主要的展示图片,图片小了每个家庭的画里的东西太小,让人看的不清晰,做成跨页会在中间出现折页,画面显得不完整。原本的开本是290x7000px,这样的开本正适合6X7胶片的画幅。但是最后是为了我们《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系列图书开本吻合才采用了现在的29 x 24.5 x 3.2 cm。这多少是个遗憾。 

  这本画册开始编辑时,也有朋友提出主图片后面跟着这个家庭的生活图片,但是版式出来的效果显得很凌乱,整体效果很差。最后,还是采用了前一部分只展示每个家庭的主图,版式加导引索引,这个方法还是《中国新闻周刊》图片编辑陈俊丹来我这里看到后候给我提出的建议。

 

 

    《中国人的家当》画册的后面每个家庭的故事生活图片是国际策展人迈涯博士和欧阳提出来的。她们认为,这部分图片编辑进画册里面会比前面每个家庭的主图更加吸引读者,这部分图片建议扩大版面,每家一定要有1000字左右的调查手记.最后我采用了她们的意见。

  我们的图书编辑对后来的改版也提出的自己的意见,使得这本书现在呈现在大家面前。

    加拿大翻译安仁良坚持了自己对本书的英文翻译意见,对不合适的蹩脚中英文翻译做了大量的工作。

 


  这里要说的是《中国人的家当》一书的拍摄历时11年有余,始终离不开我在各地的朋友们和摄影师鼎力相助。很多时候都是他们在当地帮助我选择好拍摄的家庭后,我再利用周末的时间飞过去,拍摄完成后第二天就能飞回北京,为的是不耽误正常的编辑工作。一些朋友还为本书拍摄、提供与之相关的历史图片,对这本书的编写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此一并感谢。

  感谢对本书的写作拍摄编辑进行指导的: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社长、总编辑:李栓科先生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执行总编辑:单之蔷先生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  地图编辑:王岩。文字编辑:马子雷。校对:李成林

  艺术顾问:欧阳厚蕊女士
  批评家、策展人、政治文化家:迈涯博士
  策展人、艺术批评家:王春辰先生
  人类学(民族学)家:庄孔韶先生
  本书翻译:安仁良 先生

  陈俨 刘堂 柴选 柴继军 董建成 孙静文 王豫明 张华伟 吴晓慧 吴阿刚 孙建军 陈淮 江芳延 孙振军 李贵云 马晓伟 陶克图 曹之玉 刘正良 赵亚军 林虎 郭文春 扬威胜 兰建琼 陈甲福 陈立华 胡亚玲 廖永瑜 查晓原 黄彬 邓大志 冯光平 房海峰 李建增 贾玉川 王冰 陈清志 滕彬 李丰  邱军 赖泽樟 陈旭 王兴亮 孙志军 查春明 李翔 奉艺 葛玉修 吴立新 宝音 郝安林 马新耀

 

 

来源:中国摄影家协会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