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贵州 第九届中国原生态国际摄影大展学术活动侧记

| |

发自: 网编:魏斯琪 | 时间: 2016-5-20 | 浏览: 1304

多彩贵州 第九届中国原生态国际摄影大展学术活动侧记

 

    2016年5月11日,多彩贵州•第九届中国原生态国际摄影大展在贵州省仁怀市体育馆广场开幕。本次大展共展出来自中国、法国、俄罗斯、美国、新西兰、乌克兰、日本、韩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摄影师的3000余幅优秀摄影作品。

    大展期间,国内外的专家学者举行了多场摄影专题讲座和看片会。新西兰策展人约翰•B•特纳(John B. Turner)结合展览带来了专题讲座《新西兰摄影现状》;法国巴黎第八大学教授五月虎(Christian Mayaud)的讲座《艺术与记录之间:摄影的独特性》;以及摄影家宋举浦的讲座《从丹霞地貌摄影谈艺术创新》为影友建起了更多的学习交流机会。

 

    5月12日,由中国摄影家协会影像国际网(www.photoint.net)策展的《他乡--8位外国摄影是眼中的中国场景》多媒体幻灯展在仁怀市第一中学举办。这是继2015年影像国际网推出的系列策展作品《日常•观照—20位亚洲青年摄影师》幻灯展后又一次幻灯作品分享。

    此次幻灯展作品来自法国、西班牙、日本、意大利、阿根廷五国常驻中国的8位摄影师,作品内容取材于他们在中国工作生活期间的经历和切实感悟。通过不同文化背景的融合与冲撞,作品呈现出外国人眼中的中国社会片断。希望通过影像分享,让作品发声,讲述最真实的“他乡”故事。

    幻灯播放后的问答环节掀起了此次幻灯展的小高潮。一些影友提出,有些作品并不是传统意义的纪实摄影,是否需要作者的解读;传统纪实摄影是否可以摆拍,摆拍与抓怕之间的关系何在;对于有些难以解读的当代摄影作品,摄影师如何推广自己的作品等。
 
    本次幻灯展作品《内外》的法国摄影师梅山乐(Michel Alain Louys)谈到,照片在某种程度上就是“讲故事”,摄影师用影像表达自己内心深入的情感。生活环境、自身经历以及价值观的建立都可以影响作品的影像表达。
 
    策展人朱洪宇提到自己对于摄影创作中审美的看法:“摄影师通过镜头,用摄影语言表达主观的态度及观点,这种观点在特点语境下,有着特定的解读方式。年轻人应该跳出固有的思维方式,多用国际视角关注作品本身。”
 
    中国文联摄影艺术中心主任刘宇在回答时谈到,我们可以回归摄影史的发展,用历史的眼光解读作品本身。摄影的两种属性是记录性和瞬间性,从上个世纪开始,人们就没有停止对这两种属性的探讨。我们在评论一幅作品时,往往把美作为评价作品的唯一标准,其实美在社会中并不是唯一的属性。应该避免用传统的纪实摄影标准来衡量那些表达内心情感的影像。世界在每个摄影师眼里是不同的,作为年轻人更应该用自己独特的方式看世界,并试着对影像进行多种可能性的探索。

    “这些作品让我看到了一种乡愁情感的表达,这种情感是真切存在的,无需更多讨论作品来自哪里。那些触痛到内心深处情感的影像才是真实、有灵魂的。我们更喜欢那些能勾起我们回忆,引起共鸣的事物。优秀的影像作品贵在真实情感表达,这种情感有时候并不需要太多人理解。”这是整个幻灯展最后一位小观众的发言,嘉宾们集体报以热烈的掌声。

 

 

 

幻灯放映后观众踊跃与摄影界专家学者进行互动

 

 

幻灯放映结束后,小粉丝们与国内外摄影界专家学者合影签名留念

 

来源:中国摄影家协会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