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浩沪上办展:像电影一样

| |

发自: 网编:康喆 | 时间: 2016-6-23 | 浏览: 1610

朱浩沪上办展:像电影一样

 

 

        近日,朱浩的《像电影一样》摄影展亮相上海10 Corso Como顶层画廊。在这个展览中中,人们可以看到一系列关乎于上海生活的摄影作品——婴儿、街道、壁虎、电影票票根、女明星的拼贴画加上上海电影院的后门一一呈现在这系列作品中。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朱浩1969 年生于上海,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曾任奥美公关中国区执行创意总监。他擅长创作俳句,1989年在美国出版过英汉对照俳句集《初霜》。摄影是朱浩的业余爱好之一,他更多地关注上海生活。从2002年起,他的作品就见诸许多海外的个展和群展上。2007年,朱浩在上海画报出版社出版了摄影集《影城》,其他摄影代表作还有《阿拉——上海的海》《场景》《上海默片》,等等。他的摄影更多地关注上海生活。“过去的几十年我都在静安区一带活跃,10 Corso Como在静安提供了这么一个开放空间,很高兴能在这里办展。”朱浩说,“我没有太具体的拍摄计划,但我父亲现在生活在美国,接下来可能会拍摄一系列与他有关的照片。”

 

朱浩介绍自己的作品

 

 

    作为记忆的电影票票根,电影画报上剪下的明星头像所构成的拼贴作品,经典译制片的声效剪辑,以及霓虹灯装置,都在唤起城市人对那段已逝的观影经验的美好回忆。展厅深处所特别设置的“电影院”将循环放映朱浩的摄影系列《天堂后巷》,这些影像是寻寻觅觅的上海老式电影院通往后巷的出口,也是电影与日常生活的边界。如策展人所言:“当我们走进展厅里的小电影院时,我们又同时走出了幻灯片里的电影院。这进与出之间的错置无疑是一个提醒:生活就像电影一样,城市(city)和电影院(cinema)或许并无分野。”

    作为上海国际电影节期间的外围活动,此次摄影展期待透过摄影的视角来重新捡拾上海的光影回忆,也希望激发更多关于城市与光影艺术的思考和交流。展览期间,还将展开电影节的导赏活动,同时邀请知名影评人、学者、作家和电影人,就展览和相关话题进行一系列对谈和讲座活动,促成关于“CITEMA”的多重分享与体验。

    本次摄影展策划于半年前,由“瑞象馆”和影评人btr联合策展。btr是作家、译者、书影评人,目前也在为外滩美术馆策划一些项目,“他的摄影很有上海的感觉,但熟悉里又有一些陌生。”

    “瑞象馆”成立于 2008 年,是一家专注于影像艺术的非营利性机构,他们每年会主办四五个展览,主题集中于当代摄影。他们还会围绕这些摄影展开一系列社会学、人类学、历史、政治的研究,这些研究有较强的学术性。除此之外,瑞象馆还会策划一些合作性质的展览,这次朱浩的展览就属于后者。

     10 Corso Como是一家占据了五层楼的时尚设计商店,已有20多年的历史——1990年的9月,时尚编辑Carla Sozzani在米兰Corso Como大街10号把一座车库改建为了画廊,并在那里展示摄影、艺术和设计品。很快,她又把书籍、设计商品和咖啡馆引入进来,甚至还开了一间小小的精品酒店。接下来的二十几年里,Sozzani 和美国艺术家 Kris Ruhs 共同壮大了这个品牌,目前,“10 corso como” 在米兰、首尔、上海和北京均有店铺。

    展期:2016 年 6月 7日 – 7月 18 日,每天10:00-22:00
    地点:10 Corso Como顶层画廊(上海市南京西路1717号会德丰国际广场北院)
    主办:10 Corso Como
    上海支持:瑞象馆

 

 

来源:影像中国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