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历史建筑摄影·手绘艺术展在京开幕

| |

发自: 网编:张晓芳 | 时间: 2017-5-9 | 浏览: 2691

“一带一路”历史建筑摄影·手绘艺术展在京开幕

    由中国建筑学会和北京建筑大学联合主办的“一带一路”历史建筑摄影·手绘艺术展日前在中国建筑师作品展示馆开展。本次展览共展出国内外历史建筑摄影162幅,手绘作品90幅。展览由中国摄影家协会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建筑学会建筑摄影专业委员会委员林铭述策展。
    古代丝绸之路不仅是经济贸易之路,更是链接亚欧大陆的文化纽带,滋养了各国文明与发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精美的建筑杰作和灿烂的文明成果。此次展览恰逢2017年“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办,旨在传承“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丝路精神,艺术再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特色建筑作品。
    展览分摄影作品和手绘作品两个部分,其中摄影作品部分自2017年2月份启动以来,经过4个月的征稿和整理,共收到国内外师生及摄影爱好者历史建筑摄影作品3801幅,其中国内建筑摄影作品2746幅,国外建筑摄影作品1055幅,经过评委会的严格评审,评选出历史建筑摄影作品162幅,包括国内建筑摄影作品91幅,国外建筑摄影作品71幅。
    建筑是历史的载体,它比文字和其他古代文物更加全面、具体地记录了一个地区、国家的政治、经济与文化。本次展出的有缅甸、泰国的佛塔,柬埔寨、印尼的石造佛,印度的泰姬陵,伊朗、土耳其的清真寺等,俄罗斯的克里姆林宫与红场上的华西里教堂,希腊的雅典卫城与滨海教堂…… 从不同的角度展现了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亚美尼亚、意大利、越南、缅甸、印度等28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历史建筑风貌。“人们通过这些精致的照片与绘画必将更加形象的认识世界各地的文明,从而更加理解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的征程中,‘一带一路’所有的战略意义。”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楼庆西教授在贺信中说。
    “此次展览展示了中国古建筑摄影的最高水平。”策展人林铭述说,“‘一带一路’上的历史遗迹许多已经消失了,历史建筑是唯一仍然存在的石头‘史书’。此次展览以历史建筑为对象,以照片为媒介,实现了历史与现实的时空对话,以摄影艺术的形式展示‘一带一路’战略的重大意义。”
    手绘作品部分由北京建筑大学、米兰理工大学、中国美术学院等高校集中征集,涉及中国、意大利高校师生手绘作品百余幅。他们用生动的线条记录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珍贵的历史建筑,尽管历经沧桑,其中许多已经残破,但经过艺术家手绘创作,形象再现沿线国家灿烂的建筑文明成果。
 
手绘作品欣赏:

    连达-山西介休市妖神楼:始建于宋代,明清重修,现为清乾隆年间造物。由前部过街楼与后部三结义庙西楼连接而成,平面呈“凸”字布局,造型独特,是传统楼阁结构体系的代表作。

 

    连达-山西太原明秀寺: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王郭村,始建于东汉,明代嘉靖年间重建,前后两进院落,画家表现了后院庭院。正殿与东西配殿保存完好,古柏和银杏尽显怀古之悠情。

 

    连达-山西洪洞县玉皇殿:位于山西省洪洞县万安镇,建于清中晚期。重檐歇山顶,建筑等级很高,其保存现状不容乐观。

 

    夏克梁-柴瓦纳兰寺(泰国大城):建于十七世纪,建筑风格接近吴哥窟,作品以浅灰色调塑造建筑群的丰富层次关系,表达了深远的艺术空间和错落的轮廓线。

 

    夏克梁-海神庙(印尼巴厘岛):四面环海,构筑于巨大的岩石之上,作品描绘了古庙独特的空间层次,色彩关系微妙,前后空间分明,有强烈的艺术效果。

 

    夏克梁-蒲干群塔(缅甸蒲干):缅甸蒲甘既古典又苍凉,众多古塔仿佛传达出数百年前金碧辉煌的盛景。作品以独特的视角,描绘古塔与环境的朦胧之美。

 

    夏克梁-通王城(柬埔寨暹粒):通王城曾是吴哥窟王朝的首都,位于柬埔寨暹粒,始建于九世纪,作品表现了古都沧桑的城门形态,前景大象呼之欲出,表现了生动的艺术氛围。

 

    蓟县独乐寺观音阁:是现存辽代的建筑,其特色是中空,内置木雕观音像,四周设两层围廊,空间构思独特。历经千年来多次地震的考验依然屹立于中华大地之上,作品注重黑白灰的对比关系,着重刻画建筑上出,层次分明,体现出建筑的气势与雄伟。

摄影作品欣赏网址:http://cppclub.com/speread.asp?class_id=14&id=6860

 

来源:中国摄影在线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