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中新网上海新闻10月26日电(达利敏) 近日,由天平街道主办、上海荆棘鸟公益发展中心承办的天平“诗与影”摄影创作嘉宾分享交流会在天平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举行。活动特邀上海老建筑摄影师、天平街道居民席子作为嘉宾与大家分享了摄影创作的个人风格、常见构思及拍摄上海老建筑的意义,并尝试从不同的视角解读同一题材的作品,促进了大家对不同摄影风格的理解和接纳。
天平“诗与影”项目在原有名家坊及名家大讲坛的基础上,以海派文化为主线,通过悦行走、作品鉴赏会等形式将诗歌、摄影创作与天平区自然人文环境结合起来,在专家及知名人士的带领下创作了许多反映天平历史、人文的优秀诗歌和摄影作品,建立了“诗与影” 文化记忆的创新品牌,助推天平人文社区建设进程。
活动由上海荆棘鸟公益发展中心志愿者、柯灵故居和张乐平故居馆长郭皓主持,首先向大家展示了天平“诗与影”活动自今年3月开展以来收集到的部分摄影作品,接着欣赏王晓蓉赋诗、杭鸣摄影的代表作《十字若望的基督》这一诗与影的完美演绎,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同时增加了视觉体验,探讨如何使作品显得鲜活而富有趣味性。
特邀嘉宾席子老师结合自己的摄影作品与大家分享了上海市区部分老建筑及其历史故事,讲述了他以记录者身份真实还原上海老建筑原貌的过程。他认为,建筑本就充满人文气息,他的镜头不仅聚焦于上海的名建筑,同时也关注体现上海人智慧与生活习性的普通民居,甚至是一些濒临拆迁的危房建筑,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寻访留下那些容易被人遗忘的城市记忆。
互动环节中,职业摄影师缪之江表示自己平时更加关注人文拍摄,席子老师的分享让他很受启发,摄影师的态度和情感均能够通过作品很好的呈现出来,老师的作品展现了建筑与人文的相融,加深了我们对这座城市的了解和热爱。
来源:中国摄影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