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开国上将亲自打call,联合国教科文奉为“座上宾”——让中国人长脸的摄影“奥斯卡”竟然是它!!
当人类发明了胶片,摄影就开始成为一门艺术。任何一件事,参与的人多了就要搞比赛,说到国际有名的摄影比赛不得不提WPP(WORLD PRESS PHOTO)。它的全称是世界新闻摄影比赛。因为总部设在荷兰,所以中国人叫它“荷赛”。
你见过的很多经典摄影作品都登上过荷赛的领奖台,它们由于高度纪实,有些甚至引发了全球性的舆论爆棚,比如2011年获奖的《被割鼻的阿富汗少女》,很快成为时代杂志的封面,继而引发了对于美国发动的阿富汗战争是否合理的国际争论,它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阿富汗战争的走向。
如你所见,战争、纠纷、难以接受却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正是WPP这项摄影大赛经久不衰的原因。与WPP不同另一个以记录和传播美好生活为主旨的比赛,以另一种方式吸引着全球摄影者。
它就是HPA(Humanity Photo Awards)国际民俗摄影“人类贡献奖”年赛。
鲜为人知的是,这样一项全球性的民俗摄影比赛,最早叫做“华赛”,它的发起,竟和一位开国上将有关……
张爱萍,1910年生于四川达县。张将军少小离家,戎马一生,年轻候曾经当了铺盖去看偶像梅兰芳的演出,绝对的“潮流青年”,但很少有人知道,这位开国上将还是一名优秀的摄影师。他创作了几百幅纪录新四军的摄影作品,不但具有非常重要的史料价值,也具有非常高的艺术价值。他在硝烟中为自己的恋人(后来的夫人)李又兰拍摄了“写真集”,成为红色将军侠骨柔肠的写照。他被誉为“马背上的摄影家”,只是他在摄影方面的才华几乎被他的战功和曾任国防部长的身份所湮没。
1982年,张将军在一次摄影研讨会上,结识了一位从上海教育学院辞职,孤身“千里走单骑”的年轻人其时这位叫沈澈的上海青年,已历时两年零一个月途经七省区,行程二万五千里,拍摄照片五千多幅,写了近 40万字的游记和见闻收集民族生产工具、生活用具乐器等珍贵文物近百件。10年后的1993年,张爱萍将军看到国家快速发展,几千年来的传统生活方式、习俗、文化也正以同样的速度离开人们的视线。觉得应该做点什么,这时,他又想起了当年那个叫沈澈的青年。将军摄影家张爱萍在北京一个地下室里创办了中国民俗摄影协会(China Folklore Photographic Association) 英译名简称:CFPA。
北京胡同里的CFPA(2002年会址)
CFPA
1998年,时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助理总干事达尼埃尔·贾尼科特先生到访中国民俗摄影协会,并为首届HPA题词
2004年,沈澈受聘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对话”大使。
2011
陈俊做履职发言,并向5代会沈澈会长颁发“终身荣誉会长”证书
了解更多动态请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的公众号:
(本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公司立场。本文转载于中国摄影在线)